《中国能源》杂志社 ENERGY OF CHINA

新冠肺炎疫情对煤炭行业后续影响研判及对策建议
任世华,李维明,李博康    来源:煤炭经济研究    时间:2020-08-12

 

摘 要:煤炭消费步入平台期、供应已显宽松迹象、企业财务状况尚未根本性改善等行业发展现状与态势,一定程度决定我国煤炭行业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的发展韧性。在战疫情、促复产背景下,2020年一季度煤炭产量快速恢复,而煤炭消费量没有同步,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预计疫情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长期需求,打破煤价正常运行周期,考验煤炭企业生存能力。同时,疫情也给煤炭行业带来了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的新基建、加强煤炭储备的全产业链配套要求、新兴产业领域阶段性降低发展预期和进入门槛等难得机遇。后疫情时期,为有效减轻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煤炭企业树立底线思维,以生存求发展;强化“瘦身健体”,聚焦核心业务;抢抓机遇、深化合作,科学布局优势资源。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研判;对策建议;煤炭行业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9605(2020)04-0031-04

DOI: 10.13202/j.cnki.cer.20200518.002

 

Study on the subsequent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the coal industry

Ren Shihua12Li Weiming3Li Bokang 4

 

1. CCTEG Coal Industry Planning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100120,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3. 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Beijing 100010, China; 4. 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Coal  consumption  entering  the  platform  period, the  supply  has  shown  signs  of  easing, and  the  companys  financial situation has not yet been fundamentally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to a certain extent,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resilience  of  Chinas  coal  industry  after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the  context  of war  epidemic  situation  and  promotion  of  resumption  of  production,  coal  production  recovered  rapidly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0, while coal consumption was not synchronized, and there was a period of oversupply. The epidemic is expected to affect the long-term coal demand to a certain extent, break the normal operating cycle of coal prices, and test the viability of coal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epidemic has also brought ra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al industry to fully promote the new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of coal mines, strengthen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supporting requirements for coal reserves, and gradually reduce development expectations and entry thresholds in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itig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epidemic, it is recommended that coal companies establish a bottom line thinking  to survive and develop, strengthen slimming and fitness, focus on core business, seize opportunities, deepen cooperation, and scientifically deploy advantageous resources.

Key words: COVID-19 epidemic; impact research and judgme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coal industry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2019-XZ-14)

受2020年春节期间集中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部分煤矿一线工人2月初未能及时返岗,造成煤炭产量短期恢复面临一定压力。随后,在煤炭企业和从业人员共同努力下,我国煤矿复工复产率于2020年3月初恢复到往年同期正常水平,实现第一季度煤炭产量基本持平,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煤炭供应,践行了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使命和担当[1]。然而,煤炭产能恢复至正常,并不意味着疫情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已经结束,疫情海外蔓延叠加国内经济下行周期[2]、国际“逆全球化”浪潮[3],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还在不断深化,煤炭行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回顾疫情前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态势和疫情发生后对行业已造成的影响,科学研判行业未来发展形势与态势,有针对性提出后续应对策略,期待为行业企业决策提供支撑,以减轻疫情对煤炭行业的不利影响。

1疫情前煤炭行业发展态势

煤炭行业自身状况和面临的中长期形势决定了煤炭行业在受到疫情冲击后的发展韧性。在疫情发生前,我国煤炭行业在消费、供给、企业运营等方面呈现出如下显著特征。

1.1煤炭消费步入高位平台期

由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等多重因素所决定,过去几十年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4]。随着经济增速换挡、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革命持续推进,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5]。2014—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在1.0%~3.3%范围内波动,平均值2.4%,较2008—2013年平均值(5.0%)下降过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值由2008—2013年的0.54下降到了2014—2019年的0.35,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有所减弱。

在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的同时,煤炭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均以发电为最主要利用方式。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平价上网比例提高,煤电相对优势减弱。在电力需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9年我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基本持平,弃风率下降到4.0%[6];光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增长4.8%,弃光率下降到2.0%[7];而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火力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2%[8],可再生能源与煤炭存量竞争态势明显。

尽管越来越多的燃煤电厂、先进燃煤工业锅炉实现了超低排放,逐步破解了环境因素对煤炭消费的约束[9],但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2014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在-0.28~0.18范围内波动,2014—2016年为负值,2017—2019年回正,2014—2019年均值仅为-0.03;同时,2014—2019年煤炭消费量维持在39.5亿~41.2亿t,波动幅度连续5年保持在1%以内,呈现出明显的平台期特征。

1.2煤炭供给已呈现宽松迹象

自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落实《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升煤炭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6—2019年关闭煤矿近3000处,2018年底提前两年实现去产能目标任务,2019年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二是着力建设先进产能。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为重点,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新建、改扩建产能全部按照先进高效智能煤矿的标准建设,不断克服复杂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发。2018年以来,内蒙古红庆河煤矿(1500万t/a)、葫芦素煤矿(1300万t/a)、陕西小保当一号煤矿(1500万t/a)、曹家滩煤矿(1500万t/a)等多个超千万吨级矿井投产或联合试运转。

截至2019年底,全国在产煤矿产能41亿t/a左右,建成约28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煤炭生产各项指标大幅度提升。相比2014年,原煤生产工效提高超过20%、百万吨死亡率降低超过30%。随着煤炭供给能力提升,煤炭供应形势总体由平衡转向略有宽松。全国煤炭企业库存自2019年7月开始逐步上升,到2019年12月上升到约6800万t,较2018年同期增长21%,如图1所示。


 

 

1.3煤炭企业财务状况尚未根本性改善

2016年以来煤价维持在较为合理水平,带动煤炭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财务状况略有改善。到2019年底,煤炭企业总资产较2015年底增长3.96%,总负债较2015年底仅下降0.64%,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底的67.9%下降到64.9%,下降3个百分点,如图2所示。自2016年以来已化解超过8.5亿t的过剩产能,留下了大量关停煤矿,其固定资产实际价值趋零,人员和债务尚在逐步消化过程中[10]。一些煤炭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原本已超70%,甚至在80%以上,若扣除关停煤矿的无实际价值资产,可能已资不抵债。

2疫情对煤炭行业影响及后续趋势研判

煤炭行业克服部分工人未能如期返岗、在岗工人劳动强度增加等多重困难,加快复工复产步伐,推动产能复产率由2月1日的38.9%快速恢复到3月初的83.4%[11](往年同期正常水平),2020年一季度原煤产量8.3亿t,同比仅下降0.5%。然而,受煤炭下游复工复产进度制约,煤炭消费并未随煤炭产量同步恢复,疫情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比预期的更为严峻。

2.1  长期需求也将受到影响

2020年1—2月煤炭消费同比下降6.5%,3月再扩大0.5个百分点到7%。进入4月,随着下游复产率提高,煤炭消费量逐步回升。然而,一方面在存量竞争和技术进步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边际成本持续降低,燃煤发电比较优势减弱。以2020年3月为例,发电耗煤下降8%,而风电、光伏发电则分别增长18.1%和8.6%。另一方面,疫情加速出清技术落后、煤炭单耗较高、盈利水平低,特别是长期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的中小建材、化工等企业,一定程度拉低煤炭需求;而疫情全球蔓延则必然会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拖累,严重影响我国出口贸易。这将不仅影响短期需求,也将影响长期需求。预计,2020年全年煤炭消费量大概率出现下降,打破2018—2019年年度1%的稳步增长态势。

2.2打破煤价正常运行周期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价格呈5~8年的周期性波动。受疫情影响,煤炭供给恢复快于煤炭消费,以致煤炭供应由偏松迅速演变为供过于求,煤价快速下行,脱离煤价正常运行轨道。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能源价格下行的背景下,短期内我国煤价难以大幅回升。一方面,疫情加剧全球石油消费增速放缓,石油输出国加快油气资源变现意愿强烈,国际油价从财政收支平衡定价(70美元/桶左右)向边际成本定价(沙特低于10美元/桶、俄罗斯40美元/桶左右)靠近。虽然不会长期在20美元/桶以下(甚至倒贴运费的负油价),但油价中间值大概率下移。国际油价将会带动国际煤价下行,进而影响我国煤价。另一方面,在战疫情背景下,推动国内经济恢复要求降低能源等要素价格,以减轻企业负担,煤炭价格大幅回升缺乏支撑。

2.3考验煤炭企业生存能力

2020年1—2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5.6%,行业亏损面已达42.3%;估测3月底亏损面可能已经超过50%。若煤价降到盈亏平衡价(470元/t左右)以下,煤炭企业亏损面还将进一步扩大。化解过剩产能遗留的债务和人员安置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若再度持续亏损,很多煤炭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特别是涉足煤化工企业,难以避免煤制油、煤制甲醇等项目较长时间减产或停产,现金流将受到较大冲击。

3疫情给煤炭行业带来的机遇

3.1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的新基建

煤矿智能化程度不仅落后于油气井和可再生能源电站,也落后于下游的煤炭储运和大规模集中利用。虽然煤炭企业或多或少认识到智能化的重要性,但是多处于选择和犹豫阶段。疫情凸显了煤矿本就存在的一线人员紧缺问题,将激发煤炭企业自发投入的积极性。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2020年2月底发布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4月20日将包括智慧煤矿在内的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列入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范围。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有望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快速提升我国煤矿整体技术水平。

3.2加强煤炭储备的全产业链配套建设

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力上升,煤炭基础能源地位增强。当前总规模2亿t左右的煤炭储备能力,不足以应对局部地区、部分时段供应紧张问题,提高煤炭供给调节能力是必然要求。疫情显现了增强煤炭供应柔性的紧迫性,煤价下行也为增加煤炭产品储备提供了有利条件。探索建立“资源—产能—产品”三级合理配比的煤炭储备长效机制是大势所趋,将带动煤炭储备煤矿、智能煤仓、智能储备中心等上下游配套建设。

3.3新兴产业阶段性降低发展预期或进入门槛

转型升级是煤炭行业长期主题,但限于人才、技术等诸多因素,过去一二十年的转型效果不及预期。许多煤炭企业一直在找寻具有长远前景的转型方向和投资机会。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瞻性领域的一些初创期企业,由于超前于市场需求,疫情对订单的影响更为严重,产业发展预期会阶段性大幅度降低,为煤炭企业向这些领域拓展延伸提供了良好时机。疫情期间,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紧急转产口罩、酒精等防护物资及其原辅材料(如国家能源集团生产的高熔指纤维聚丙烯S2040系列牌号产品),也为煤炭企业向医疗等领域拓展提供了思路和机会。

4后疫情时期煤炭行业应对策略建议

后疫情时期,煤炭行业受到的影响将逐步显现,需要全面客观分析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统筹考虑,周密应对,化危为机。

4.1底线思维,以生存求发展

在疫情的冲击下充分认识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回归稳妥发展模式,不做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投入,以打造“百年老店”为目标,树立长周期不景气底线思维,并切实做好应对准备。要以保生存为底线,采取兼并重组、交叉入股、签订中长期协议等多种方式强化上下游一体化;强化需求研判,探索行业抱团取暖有效途径,稳订单、稳生产、稳价格;提前筹划债务衔接,确保现金流不断裂,维持企业正常运转。

4.2瘦身健体,聚焦核心业务

美澳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表明,煤炭行业进入平台期后将开启以主营业务为主的极简发展模式。我国煤炭行业刚刚步入平台期,须结合疫情对市场的冲击,科学识别各业务方向的市场空间和持续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巩固和提升有长远前景的业务方向,顺势剥离没有实质性市场或市场持续性弱的业务方向;突出核心业务,降本增效,保持并提升比较优势。

4.3  抢抓机遇,布局优势资源

围绕未来发展方向,把握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的煤炭新基建、加强煤炭储备的全产业链配套建设、新兴产业领域阶段性降低发展预期和进入门槛等难得机遇,强化与优势企业合作,适时适度布局优质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煤炭资源,谋划长远发展。特别是响应国家扩大就业的号召,加大招聘煤矿智能化需要的科技型人才和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康红普,任世华.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思路与“十四五”展望[J].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0(1):23-28.

[2]贾玉成,吕静韦.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推动了贸易摩擦吗[J].经济学家,2020(3):75-86.

[3]周先平,向古月,皮永娟.逆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效应及其作用机理[J].国际金融研究,2020(4):23-32.

[4]任世华.我国煤炭业态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6,36(4):57-60.

[5]谢和平,吴立新,郑德志.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J].煤炭学报,2019(7):1949-1960.

[6]国家能源局.2019年风电并网运行情况[Z/OL].(2020-02-28)[2020-03-20]http://www.nea.gov.cn/2020-02/28/c_138827910.htm

[7]国家能源局.2019年光伏发电并网运行情况[Z/OL].(2020-02-28)[2020-03-20]http://www.nea.gov.cn/2020-02/28/c_138827923.htm

[8]国家能源局.2019年电力统计年快报基本数据一览表[Z/OL].[2020-03-20]http://www.cec.org.cn/d/file/guihuayutongji/tongjxinxi/niandushuju/2020-01-21/da4b94b0ea26eb47bb0304bc44970870.pdf

[9]刘见中,谢和平,任世华.煤炭绿色开发利用的颠覆性技术发展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12):6-10.

[10]李维明,任世华,田辉.多方合力妥善解决煤炭“去产能”后续问题——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煤炭,2019(1):6-9.

[11]佚名.全国在产煤矿产能复产率83.4%重大能源项目积极推进[J].中国煤炭,2020(3):89.

 

作者简历:任世华(1980—),男,河南固始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能源战略。E-mail:ren@cct.org.cn

责任编辑:宋晓波

 

 

 

 

 

 

浏览次数: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