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杂志社 ENERGY OF CHINA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发布
李争粉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15-11-24

    11月20日,科技部举行《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发布暨专家解读会。《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专家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编写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等50多人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巢清尘在介绍《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时表示,1909年以来中国的变暖速率高于全球平均值,在每百年升温0.9℃到1.5℃之间。我国沿海海平面1980-2012年期间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速率。上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冰川面积退缩约10.1%,冻土面积减少约18.6%。未来,中国区域气温将继续上升。到本世纪末,可能增温1.3℃-5.0℃,全国降水平均增幅为2%-5%,北方降水可能增加5%-15%,华南降水变化不显著。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利弊共存,总体上弊大于利。”巢清尘表示,气候变暖使农业热量资源增加,利于种植制度调整,中晚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但不利影响更明显和突出,部分农作物单产和品质降低、耕地质量下降、肥料和用水成本增加、农业灾害加重。此外,气候变化也加速了水循环过程,引起了水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如造成暴雨、强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巢清尘表示,目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技术进步对我国节能减碳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单产能耗显著下降,技术节能效果明显,火电煤耗、水泥和钢铁能耗下降30%-50%,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利用世界领先。中国减缓气候变化政策的行政可实施性强,得到了较高执行。与减缓相比,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都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特别是提高政策目标与资源匹配的一致性、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决策科学基础、提高各层面适应意识和能力、提高基础设施标准和防灾减灾能力等。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陈传宏介绍了《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制背景情况。他表示,《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全面、系统汇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研究成果,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科学界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前两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相比,《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还增加了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等内容。评估结论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可供国家和地方各级应对气候变化管理部门决策参考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学者开展科研参考使用。

  陈传宏同时表示,针对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和科技研发的快速发展,科技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在2016年组织开展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进一步总结评估中国气候变化的事实与归因、影响与风险、减排与适应、政策与谈判等内容。

  据了解,《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制工作于2012年8月启动,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牵头,会同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16个部门,组织500多名科学家历时3年多时间编制完成。

  在此次报告发布暨专家解读会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何建坤还分别对报告进行评论。

浏览次数:1454